【位置面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武汉三环线和武汉外环线之间,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至114°9′,北纬30°11′至30°29′,东、南与武汉市江夏区、洪山区及咸宁市嘉鱼县隔江相望,西与洪湖市、仙桃市毗邻,北与武汉市蔡甸区、汉阳区接壤,距离武汉市中心及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约30分钟路程,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40分钟路程。2023年,全区土地总面积489.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为典型的汉江冲积平原地形地貌特征,呈现四面地势较高、中部较低的形态。除东荆河两岸地区及硃山湖部分湖岸线高程在20米以下,其他地区高程均在20米以上。汉南片区自然地貌呈东南高、西北低,沿河高、腹部低,沿长江呈带状肌理形态。东北局部丘岗星罗棋布,小湖交错,港汉纵横;东南部、南部及西部为江河冲积平原以及由湖泊淤积而成的宽阔平原,地势平坦,其高程在海拔20.7米-26米之间,一般在22.5米左右。地质条件大致可分为冲积平原区、淤积平原区和低垄岗区,分别占境域内总面积的61.2%、19%、19.8%。
【河流湖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水系主要以河流和湖泊为主,有重点河流16条,其中有长江与通顺河2条过境河流。有湖泊26个,其中有后官湖和官莲湖2个跨区湖泊。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往发达的大水系被分割成相对独立小湖泊,重点湖泊被分成蔡甸东湖水系、烂泥湖水系、川江池水系、河西水系、通顺河泛区水系和官莲湖水系,各水系皆为季节性水体,夏季水势高涨,入冬后水位较低,水位变化大。
长江经洪湖市同心垸由西向北过境流出,西起邓南街道新沟村,入境由南向西再折北,流经邓南街道、纱帽街道、军山街道,于沌口街道出境,过境流程68.03千米。
通顺河由西向东过境流程56.659千米,西起湘口街道银莲湖农场沟口头,东至黄陵闸入长江,流经湘口街道、邓南街道、东荆街道、军山街道和沌阳街道。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4.7立方米,年过境水量达14亿立方米,是域内北部的水利调蓄总动脉。
后官湖属大型湖泊,岸线发展系数较高。临湖岸高程一般在17米-18.5米之间,湖心高程一般在15.5米-17米之间,湖泊水深在1.65米-3.15米之间。蓝线面积40.81平方千米,容积9684.1万立方米。
官莲湖位于武汉市西南部,岸线长度32.2千米,平均水深3米,水域面积5.3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18.68平方千米,容积约1418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有藜蒿、湖藕、茭白、菱角、芡实、薇菜等。汉南片区内的冲积平原,枯水时节地下水位较低,大都垦为旱地,主要呈现的是栽培植被,有一年一熟的棉花、玉米、花生、大麦、小麦、大豆、油菜、芝麻等旱作物以及蔬菜栽培群丛;在远离长江边的地方和通顺河一带,以及马影河两岸的河湖漫滩,常年地下水位较高,以种植水稻和西甜瓜为主。汉南片区内的淤积平原区,以种植一年一熟的棉花、旱杂粮、油料为主;中部稍低,形成一年一熟的水稻种植区,是境域内重要的粮、棉、油产区。
【动物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域内湖荡湿地中有野兔、刺猬、獐、鹿、黄鼠狼、水獭、狗獾、猪獾等野生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域内2次围垦,加之狩猎者众多,野生动物减少,有的甚至绝迹。近年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区内发现野生鸟类资源 220 余种,包括豆雁、淡色崖沙燕、黑水鸡等以及青头潜鸭、东方白鹳、黑鹳、白鹤、猎隼、白头鹤等国家保护动物。
【建制沿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经米兰体育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米兰体育批准同意在区内设立武汉出口加工区。经过4次托管扩容(1996年托管蔡甸区沌阳、沌口两街道;2006年托管蔡甸区军山街道;2010年托管汉阳区10平方千米共建区;2014年1月整体托管武汉市汉南区),全区规划控制面积489.7平方千米,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管委会(汉南区政府)代表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区内各项社会经济事务。
汉南古属云梦泽,为楚地。公元前206年后,先后隶属于江夏郡沙羡县、石阳县、曲阳县、沌阳县、汝南县。公元606年后,划归汉阳县,并延续到1957年10月。1957年10月至1966年8月,汉南地区为汉阳县邓南区(公社)和东城垸农场分管。1966年9月至1978年2月,汉南地区分属汉阳县邓南区(公社)、东城垸农场和汉南农场管辖。1978年3月,汉南农场管理局成立,撤销东城垸农场(总场),组建乌金农场、东城垸农场、汉南农场、银莲湖农场;邓南公社仍属汉阳县管辖。1979年9月,汉阳县邓南人民公社划归汉南农场管理局管辖。1984年1日,武汉市汉南区成立,同时保留汉南农场管理局的建制及职能。2014年1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
【人口】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有常住人口67.68万人,户籍人口34.01万人。全年共出生3182人,死亡2054人。
【行政区划】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下辖沌阳街道、沌口街道、军山街道、纱帽街道、东荆街道、邓南街道、湘口街道7个街道,共有62个社区居委会、50个村民委员会。
【民族宗教】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有回族、满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36个、470余人。有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8个,均为基督教。
【环境状况】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沌口新区国控监测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9.2%,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9微克/立方米、57微克/立方米;汉南片区省控监测点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4%,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4微克/立方米、57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6个湖泊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4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气候】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41.0℃(2022年8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17.4℃(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降水量1297.8毫米。
【2023年气候】2023年,全区年降水量1332.8 毫米,总体接近常年,但分布不均,雨日偏多;年平均气温18.9℃,气温偏高。春季冷暖变幅大,出现倒春寒、强对流天气;夏季气温偏高,降水“面弱点强”,局地极端性强;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出现连阴雨天气;入春提前,入冬、入夏、入秋推迟。
【气候事件】2023年,全区主要气候事件有区域性强降水、强对流、区域性冷空气、低温雨雪、连阴雨及雾、霾等,对全区水资源、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强对流和暴雨天气。年内,春季暴雨发生早,强度大,强对流过程多,降水总体偏多,3月偏少。夏季强降水过程少,强度偏弱无强降水集中期。夏季全区共发生8次暴雨天气过程,类型以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为主,具体日期为6月16-18日、6月29-30日、7月7-9日、7月19-22日、7月27-30日、8月6日、8月12日、8月21日,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为127.9毫米(7月19日16-17时),出现在江汉大学站,为全区有降水记录来最大值。
寒潮、冷空气大风和雨雪冰冻。年内,全区经历3次寒潮和6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其中3月13日降温幅度最大,其次是1月13-16日。
连阴雨雪天气。年内,全区共发生11次连阴雨天气过程,其中2次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持续时间4天-9天。中度连阴雨过程分别为3月16-24日(持续9天)和5月20-27日(持续8天)。
【经济发展状况】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生产总值为2150.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为0.9:60.5:38.6。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粮食作物面积77942亩,总产量1.45万吨;油料作物面积10173亩,总产量0.1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6413亩,总产量30.20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0.62万吨。牲猪出栏6.61万头,水产品总产量2.74万吨。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99家,净增6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资质以上建筑业单位数322家,净增41家,同比增长14.6%。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全年省、市级重大投资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1647.22亿元。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02个,同比增长14.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3525套,基本建成324套;全年新增人才租赁住房资格3000余人,发放人才租购房补贴2500余万元。
全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83.86亿元,同比增长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03亿元,同比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52亿元,同比增长18.9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78.06亿元,同比增长0.67%,比年初增加18.35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08.96亿元,同比下降4.2%,比年初减少84.52亿元。
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22亿元,同比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591.92亿元,同比增长19.0%;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61.10亿元,同比增长10.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77亿元,同比增长12.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15.7%。全年实现进口总额 296344.91万美元,增长 71.2%;出口总额310902.35万美元,增长-9.5%。新增实绩进出口企业40家,外商直接投资(FDI)完成46521万美元,规模全市排名第2。
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711.06千米,其中国道15千米、省道65.613千米、县道43.531千米、乡道79.234千米、村道507.685千米。有列养桥梁21座。
【社会发展状况】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有幼儿园82所,小学23所,九年一贯制6所,初中12所,高中6所,完中1所。全区幼儿园在校学生17787人,小学在校学生37588人,初中在校学生12829人,高中在校学生5139人。全区专利授权量869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673件,同比增长10.23%;企业发明专利授权2493件,同比增长7.83%。新认定和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73.12亿元,占GDP比重45.3%。
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家,公共图书馆1家(藏书总数200226册),博物馆1家,街道文化站7个。有体育场地1641个,体育场地面积达257.1858万平方米。年内,新建1处体育公园、3处健身广场、1处室内智慧健身房;中国车谷全民健身中心(南馆)、武汉国际体育文化休闲园、江汉大学时尚体育科普基地建成投用。举办2023国家超级球星足球赛、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多哈世锦赛选拔赛、2023武鄂黄黄都市圈乒乓球赛暨长江中游城市群乒乓球邀请赛、第二届湖北青年大学生百公里接力赛、湖北省青少年击剑公开赛、2023中国攀岩联赛揭幕战(湖北武汉)等体育赛事活动。在杭州亚运会上,江汉大学龙舟队在龙舟竞速项目中勇夺5枚金牌、1枚银牌;在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江汉大学共收获1枚银牌、3枚铜牌;中国车谷江大女足夺得2023全国女足锦标赛冠军、女超联赛冠军,成就国内女足三大赛事(女超联赛、足协杯、锦标赛)冠军“大满贯”,成为女超联赛历史上首支女超“四连冠”球队,也创造了俱乐部历史上首次在单个赛季内横扫女足锦标赛、足协杯、女超联赛三项冠军的“全满贯”记录。在国家级比赛武术、游泳、跆拳道等项目上武汉经开区青少年运动员获得3个冠军,2个亚军,1个季军,在省级比赛获得4个冠军、4个亚军、7个季军。
年末全区有医院25家,卫生技术人员4819人,增长16.5%,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2091人,增长12.8%;注册护士2308人,增长23.4%;药剂人员151人,增长3.4%;技师269人,增长1.1%。
按常住地分,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29元,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6元,同比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7,较上年同期缩小0.0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12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8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51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3022人。社会保险新增扩面30991人。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