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文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健康饮食等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呈高水平流行,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加强慢性病防控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重要工作。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于2010年启动,武汉市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6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5个,我区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已纳入2021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
二、依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鄂卫生计生办通〔2015〕56号)、《中疾控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2019年修订)的通知》(中疾控慢病发〔2019〕96号)、《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慢病便函〔2020〕132号)及《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解读手册(2020年版)》等文件。
三、目标
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疾病早诊早治及规范化管理,从而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联合的慢性病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水平,提高人均期望寿命。
四、工作任务
慢病综合防控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融入各部门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居民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规范的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挥;做好各类医疗保险衔接、推动医养结合;规范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根据区域慢性病主要负担情况,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健全辖区慢性病防控专业体系;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总结推广先进模式和经验。
五、关键词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病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
2. 健康支持性环境:指政府为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掌握健康生活技巧,践行健康行为而建造的各类环境。具体包括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超市、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团、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街区,共12类。
3. 三减三健: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4. 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
5.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指通过培训掌握了较多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能够承担起家庭和社区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指导的社区成员。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卫生健康局
2021年3月16日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