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先进区(县),按照“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循序推进、以点带面”工作思路,坚持精细建设、精致作业、精心管护,持续推进我区城市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和品质提升,充分彰显新时代英雄城市能级、品质、形象。
(二)基本原则
1.导则先行
编制城市标识系统导则,确保城市标识与国际接轨,语言文字规范、严谨、准确、通用。
2.要素齐全
注重全要素打造,适应国际化功能,融入武汉特色文化,提升城市标识品质。
3.集约减量
明确“留、改、拆、并” 标准和范围,在重点区域兼顾其他道路附属设施及城市立面形象改造,实施多牌合一,进行集约化改造。
4.循序推进
分类施策,压实各方责任,推进城市标识系统改造提升工作,采取试点先行,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标识系统改造提升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减量提质现有城市标识系统
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城市标识进行系统梳理,摸清底数,根据《武汉市城市标识系统导则》制订合并减量和改造提升方案。
1.延续保留:合理规范的城市标识;
2.拆除或合并:废弃、功能重叠的城市标识;
3.修复、补设、改造理顺:破损、老化、功能丧失、缺失设置混乱的城市标识
按照“示范街区重点片区全面铺开”顺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街区片区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现有城市标识系统改造提升。
(二)创建智慧化标识系统
充分考虑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需求,人性化设置相应城市标识。针对旅游景区、国际化社区和重大活动场所等区域,设置多国语言城市标识系统。针对医院、展馆、重点公共办事场所等功能集中区域,结合导航定位功能、公共场所摄像装置、移动智慧设备等设施,设置智慧导向城市标识系统,推动城市标识系统的智慧化。
(三)建立健全长效维护机制
强化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科学衔接,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经营者等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升级和运营的政策路径。建立志愿者、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标识系统监督检查的激励措施,营造共建共管的良好环境,保障城市标识系统运行维护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三、实施步骤
(一)摸排准备阶段
调研标识系统的标准规范、设施现状、梳理各行业现行标准、查找存在的问题;加强宣传,营造城市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和品质提升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试点示范阶段
各部门结合排查实际,根据《武汉市城市标识系统导则》,形成合并减量和改造实施方案,对窗口地带、景区景点、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进行试点示范。
(三)全面提升阶段
各部门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分批分期、有序推进、全面实施全区城市标识系统改造提升工作。
(四)检查验收阶段
对全区城市标识系统改造提升工作进行查漏补缺、规范完善、检查验收;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管养机制,及时发现整改各类城市标识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武汉经开区城市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城市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和品质提升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城管执法局办公,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相应的工作联动和检查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协调推进城市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和品质提升工作,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二)强化资金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城市标识改造提升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三)推进共建共管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鼓励社会对城市标识系统规范提升建言献策。大力普及城市标识系统相关知识和标准规范,加强对城市标识系统社会监督,健全全民参与、共建共管长效机制。
(四)加强源头管控
将城市标识建设作为新(改、扩)建项目设计必备内容和验收条件,加强新增设施城市标识的建设管理,严格对照《武汉市城市标识系统导则》,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用,提高城市标识系统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主办单位:中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党政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备案证编号:鄂ICP备2022016438号-1©1997-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4201130014